你說的思考不是思考
昨天看到一個有意思的句子,大意是:
人以為自己在思考,結果只是重複整理自己的偏見。
未來變得很快,自主學習和思考力,是決定一個人生存得好不好的關鍵。
只是,雖然大家一再強調思考的重要,但是,「怎麼思考」本身,對許多人來說,並不那麼容易。
舉例而言,現在企業大缺工,大家最直覺的思考方式就是「提高薪資」。
的確,像餐飲、服務產業的普遍低薪是我覺得不合理的現象。
但是,拉高「整體」薪資就是解決之道嗎?
就像現在少子化,政府能想到的最好方式,就是拿人民的納稅錢來狂撒,然後,再提高勞健保費用?
報酬應該針對有貢獻和有價值的人去提升,才是真正的合理。沒有競爭力的人,感到自然淘汰的危機,才會有動力去改變自己。
否則,再怎麼厲害的人,薪資天花板就擺在那,再怎麼爛的人也有基本保障,這種齊頭式的假平等,不就是劣幣驅逐良幣的主因之一?
有標準答案的事物、和不問原因的服從,都是扼殺思考力的殺手。
聚斂性和發散性都是思考力型態
我不知道現在的義務教育,和我們以前那種大量製造水泥腦袋的填鴨式教育會不會有差別?不過,等艾娃上小學,我就會知道了。
認知心理學有提到,思考的路徑有兩種:聚斂式思考和發散性思考。
聚斂式就是針對一個現象做垂直深入的發掘、探索;
發散性就是針對一個現象做水平式的聯想、創意激發;
所以,無論你是舉一反三、整合連結、無中生有,這些都是思考力的展現。
我認為,把這些思考力發揮得最好的,是小孩。
我相信人天生具有思考力,只是,講難聽一點,被不適切的教育、被強調服從的文化給扼殺了。
他們長大以後,到我這裡來尋求諮詢或協助的人,在我看來,都是被掐彎的苗子、被扼殺的靈魂。幸運一點的,或遇到貴人,自己成長起來;不幸一點的,要花很多力氣精神來修補壞掉的思想和心靈。
訓練思考力從執行任務開始
其實要訓練思考力也沒那麼難,我們可以先從自己手邊需要去執行的任務開始:
上班族就從一件重要工作任務開始;
家庭主婦就從育兒開始;
創作者就從寫一篇文章開始:
這任務究竟要達到什麼目標?
做到什麼程度才叫做達標?
你要達標的理由是什麼?(或許上班族的工作任務不由你作主,但可以想成目的是:提升自己的XX能力)
要達到目標,你需要做到什麼?
為什麼?
怎麼做?
在達標的過程中,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阻礙、挫折,這是一定會發生的。我們該想的是:怎麼做才能不發生這些阻礙或降到最低?怎麼做才能顯出我很會?
或者,當發現自己怎麼做都沒那麼拿手的時候,我是否意識自己就是不擅於此?是否接受,或者是在當中,有沒有了解到:那什麼才是我做得比別人好的?
不要一件事試個水溫,沒有真的解決過什麼困難,就直接下定論自己會或不會,或已經學完了沒什麼好學的。
沒有親自思考過、解決過難題,無法證明你真的學會了。
真正能讓自己思考力或能力躍升的,是在你遇到困難、想方設法解決的時候。
就像打電動,如果沒有設置愈來愈難的關卡讓你打怪,要怎麼知道自己等級?所謂打電動的成就感,不就在你打敗了超級大怪物,得到寶石寶劍一堆獎賞的時候嗎?
打電動你都很會想辦法,怎麼在工作上、在生活中,就不會了呢?
想辦法解決問題,在想辦法的過程中,就是思考力啟動的開始。
想得深或想得淺是一回事,但如果從來都懶得開始動腦,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這情況了。
以前還可以說:你都不動腦,整天像機器人一樣只是機械性的重複。
但現在不能這麼說,因為,機器人都快要比某些人類聰明了呀。
🌷「艾莎」為您「解」開心「結」 想要解開職場千千結,你需要深諳各種江湖套路,又受過專業心理諮商訓練的艾莎解結。 ~願人人都有選擇人生的自由~ 💝粉專追蹤:艾莎解結-跨界生涯/職涯顧問 💝合作洽詢:elsajj.tobefree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