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世代工作普遍缺乏熱情與動力
記得以前在張老師受訓時,身旁人的苦惱都比較是:
「我很喜歡跳舞和演戲,但是我家人覺得那種行業沒出息。」
情況多半是為了自己的夢想,與家人、社會期待僵持不下,想盡辦法堅持但受到強大阻力,而發出的不平之鳴;
有堅持的痛苦過程,很多人最終失敗或屈服沒錯,但也有人成功了。
曾幾何時,現在成為生涯諮詢師,同一件事發生,聽到的版本變成這樣:
「我很喜歡跳舞和演戲,但是這條路很難走吧,好像也不太實際,我想知道我還能做什麼?」
還沒有堅持過,阻力也沒有以前大,就打算放棄了。
沒聽說誰成功了。
然而,在為個案分析出以目前條件比較適合「做什麼」之後,接下來幾乎都會發生的問題就是:沒熱情和動力。
當然了,你適合的,又不見得是你喜歡的。
你想要的,又沒勇氣堅持。
(還有另一個大問題:好多人不知道自己要什麼)
不甘心不放手,又無法繼續下去。整個人像生鏽的螺絲卡在那,動彈不得。

《一流的人都懂得如何做選擇》告訴我的事
今天看了《一流的人都懂得如何做選擇》,作者講到幾個點我覺得很有意思:
他說:優秀的人如果做出愚蠢的決定,多半都是因為貪心和恐懼。
我覺得,只要是人,無論優不優秀,當下不了決定、或遲遲無法行動,也可以適用於:因為貪或怕。
我貪圖眼前雖不舒服卻比較舒適不費力的狀態,
我怕未知,更怕累、苦、沒結果。
回到上面討論的:找到適合的路後,該如何提升自己的動力,或找到自己的熱情?
這,不就是「夢想」嗎?
所謂的「夢想」,指的是當你投身其中時,能夠感受到充實有意義,有幸福感。所以,才會有心理學家在說的「心流」- 在當中渾然不覺時光的流逝,所以,以前那麼多人願意追求。
因為那樣,人生才像真正活過。
現在人講到夢想,好像負面感受居多,認為那就是不切實際、空談或作夢。
我認為,那只是定義的不同:人生有夢想,才有動力來源,才有前進的目標,不是嗎? 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或許沒那麼難,但「夢想」所需的燃料-動力和熱情,是自發性的,你無法靠別人給你,也不該如此懶惰,把自己的心之所向,交給別人傷腦筋。

有夢想的人,才會有動力和熱情
在諮詢現場,我已經幾乎聽不到「夢想」這個詞了。
現在的人,連作夢都沒興致了,大多數人呈現出來的,不是焦慮迷茫,就是厭世想躺平。
有夢想的人,才會有動力和熱情啊。
如何找到自己的動力?
作者提供了一個想法,可以參考:從「自己缺乏的事物」開始。
作者小時候缺乏「知性、都會的環境」,所以為了追求這些,他選擇了出版社事業。如果你只在意「自己擁有的事物」或者「大家都在做的事情」,又或者,只是看自己「適合」什麼,那不會讓你產生動力。
以自己為例:
在職涯迷茫階段,我缺乏的是一位中肯、客觀,能懂我陪伴我,還能給出專業意見的人,因深懂這樣的痛苦,又因為當時身邊太多雜音,不知如何過濾,真的很懷疑人生。所以,我希望自己成為這樣一位生涯教練,因為如果自己有辦法協助別人,對我而言,就能達到療癒自己的效果。
過程不容易,但,我做到了,還在持續進化中。
另外,因為缺乏美好的童年,因為無法理解親人為什麼能一邊說愛你一邊傷害你,為什麼嘴巴講的是大家要相親相愛,結果卻是相殺相虐,搞得大家只能逃跑,
所以我對心理學產生濃厚的興趣,除了解開人性的結,除了治癒自己,我也想要讓有相似遭遇的靈魂,得到理解,得到療癒。
那樣的使命感和動力,和當初在公司上班的我,感覺真的很不一樣。
雖然並不是說找到了這樣的事業就一帆風順,從此無憂無慮,但這樣的動力,可以支撐一個人走過高山低谷,仍然願意堅持下去,因為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你知道自己做的,對某些人產生意義,可能改變某些人的思維、甚至人生。
p.s. 個人覺得把「夢想」-將自己喜歡的事變成工作,且做得有滋有味,還出類拔萃的最具代表性人物,就是大陸歌手周深。只要看他的深度專訪,就能感受到這樣一路走來,除了天賦、除了機運,還需要多麼強大的心理素質和不懈的努力。
為了不活得蒼白無趣、沒有意義,從現在開始設想自己所缺乏的事物,自己想要補償、得到重塑、或療癒的事物到底是什麼吧!
如果為了自己都做不到,還有什麼值得你追求呢?
🌷「艾莎」為您「解」開心「結」 想要解開職場千千結,你需要深諳各種江湖套路,又受過專業心理諮商訓練的艾莎解結。 ~願人人都有選擇人生的自由~ 💝粉專追蹤:艾莎解結-跨界生涯/職涯顧問 💝合作洽詢:elsajj.tobefree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