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,身為自產自銷的自僱者,都知道大專院校的演講,cp值並不高。尤其,還是交通不很方便的那種。
明知CP值不高也還是繼續大專院校演講的傻勁
雖然成為職涯諮詢師以來,我就一直有接政府或學校的的青年職涯諮詢(18-29歲),但發現自費民眾或文章點閱率最高的,往往是中年轉職、中階主管、跨界跨領域、職家平衡、管理溝通上難題這類才是大宗。
我知道,自己創業自付盈虧,現在財務也沒自由到可以做公益的階段。比較精明的創業者,可能早就想辦法去掉不太能賺錢的,投身比較賺的項目中。
每次去完交通不便時數不長的學校演講,我都告訴自己:這是最後一次了,算算來回交通、時間,根本不划算嘛。
但說也奇怪,如果邀約的時間剛好有空,題目剛好有興趣,我還是莫名其妙的答應。
近日,去一間交通不怎麼方便的大學講個人品牌。

我詢問了一輪同學為什麼想來聽,讓我感興趣的,不是本來就想聽這題目的人,而是一臉厭世,問天天不靈、問地地不應的那種同學,為什麼他還是選擇來這裡坐著,而且從頭到尾也沒怎麼滑手機,接受老師可能隨時cue他的尷尬。
縱然現在的老闆、主管都在抱怨Z世代不好用啦、超難帶啦、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等等,但每次我見到大學生們,就無法不想起自己的孩子(縱然差了將近兩個世代)。
以前自己是主管時,說實在不太想關注Z世代屬下的心理狀態,事情那麼多,每天光是思考策略、下決策、溝通佈達就需要很多時間,好用的、能很好完成任務的人比較重要,難用的,只希望有人幫我處理掉他。
但我那天講的個人品牌,最重要的第一步仍是「了解自己」,從帶一場活動,讓他們思考自己身上有什麼特點。
之後,還有三分之一內容,是在分享上班族能否做個人品牌,老闆不允許你該如何進行?
個人品牌也好、上班也罷,我們終需對我們的市場/目標客戶負責,只是,兩者的客戶不一樣而已。
Z世代最缺乏的職場技能及理由
「可用的技能」和「職場sense」,是我覺得當今大學生、社會新鮮人比較缺乏的,而為何會缺這兩項,我認為有兩個主要原因:
1.沒有了解自己的習慣:
為什麼不知道以後要做什麼工作?因為沒有目標,為什麼沒有目標?因為從小的目標設定就是讀書考高分,所有和個人相關的體育美術等技能被認為不重要,社會期許非常單一化。所以一路長大,根本沒有認識自己,又缺乏培養自主性或批判教育的機會。
2.學校教育和職場落差大:
不是我想說,而是有些大學設立的科系真的讓人很無言,光聽系名就不知道那到底要幹嘛,裡面學得也是雜七雜八,什麼都學什麼都不精。
美其名是讓你跨界多嘗試,事實是讓學生當無頭蒼蠅,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幹嘛的進去,又不知道自己要幹嘛的出來。
然後,企業面試官第一個要看的,不就是「技能專長」嗎?學得雜七雜八,是在試興趣的嗎?那專長什麼時後學?
學校不會教的事剛好是職場最重要的事
當天講完課,我不禁感概:
為什麼現在的年輕學子物質、生活條件都提升了,也不太缺錢,可以求助的資源也比我們以前多(以前只有輔導室,還是問題學生才會去。現在學校有職涯中心,每年都有固定的預算要花掉?政府也有很多職涯服務),
但他們的心靈,卻比以前的我們更沒方向、更焦慮茫然,對生命沒有眷戀的人更多。
看著台下的孩子直盯盯看向我專注的眼神、拼命點頭的、被問問題有點害怕,但還是努力思考回答的、原本厭世但其實有在想的…
他們的眼神和肢體,藏不住內在的狀態。
想要考驗自己真實功力的講師,都應該直面大學生。他們才是最真實的受眾。
但我更多思考的是:職場一直詬病現在的大學生,但現在的世界改變速度,和我們以前能一樣嗎?
我們的教育制度,真的有讓他們習得好好在職場、在人間生存的能力嗎?
職場sense、溝通協調、品格情商、抗壓抗挫折能力、情緒調控,這些最被要求的、人人在職場最容易踩坑踩雷、陷入厭世的重要能力中,哪些學校會教?
家長會教?
如果都沒人教,那他們要怎麼學會?
滑手機?
或許,這就是我為什麼明知cp值不高,卻還是願意做的理由吧!
Z世代,他們不是不願適應這個世界,但他們,需要有人懂。
懂得如何引導他們。
關於艾莎的講師日常,您或許還想知道:
🌷「艾莎」為您「解」開心「結」 想要解開職場千千結,你需要深諳各種江湖套路,又受過專業心理諮商訓練的艾莎解結。 ~願人人都有選擇人生的自由~ 💝粉專追蹤:艾莎解結-跨界生涯/職涯顧問 💝合作洽詢:elsajj.tobefree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