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我們總是對自己特別嚴厲?完美主義的餘毒
如果你也是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人,一定常常在發現自己做得不完美、做錯了決策時,充滿懊惱、悔恨、恨鐵不成鋼,是嗎?
摸摸自己的肩頸,是不是超級僵硬?
是不是常不自覺地聳肩?頭頸前傾、脖子痠痛?
我們的身體,常常很誠實的反映內在的狀態。
回想起做個人品牌初期,也曾因為焦慮結果不如預期而病急亂投醫,結果花了一大筆冤枉錢,抓住了一根…稻草,毫無幫助。
生活互動―女兒讓我接納自己
前幾天和女兒發生的小插曲讓我感觸很深:
早上要出門去安親班,艾娃在穿鞋,我順手幫她整理書包。
我打開書包放進水壺,看起來好像很自然……
「水壺!」女兒輕喊了一聲。
喔對!今天水壺要用揹的,因為要校外教學。昨天才剛提醒她,結果我忘了。
我把水壺拿出來,不疑有他的拉上書包拉鍊。
「外套!」女兒再喊了一聲。
喔對齁!我本來就是要放外套的,結果光顧著水壺,外套還放旁邊沒理。
我再拉開拉鍊,把外套放進去,再把拉鍊拉上。
此時,我們母女不約而同對看一眼……
「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~~~~~」
兩人非常有默契地爆笑出聲。
「搞了半天,不該放的放進去,該放的還是沒放啊?」
「還沒睡醒嗎?在幹嘛?」
我自嘲。
女兒笑得更開心。
「我有一次早上起來沒睡醒,直接把牙膏擠到手上刷牙齒,牙刷泡在杯子裡!」
「哈哈哈哈哈,好好笑喔~~~」
我們笑得很開心,很放鬆,很溫馨。

這個小插曲帶來的暖意,一直在我心裡泛著漣漪。
我跟陪我梳理人生的導師分享,她也很肯定這件事。
學習心理學,讓我逐漸突破完美主義的心魔
回想起以往,如果我是放錯東西的孩子,得到的常常是責備與不耐。甚至上升到覺得你連這種小事都會做錯,人生還有什麼指望…等等種種災難化的批評。
如果我是放錯東西的母親,以前也許會懊惱、怪女兒動作慢、或急著找藉口掩飾錯誤。
但我發現,自己變了。
這次鬧了笑話,我沒有煩躁、羞愧,也沒有責怪任何人,更不急著解釋。
而我的女兒,也給我很大的溫暖:她分享自己的糗事,是不是想讓我好受一點?
她沒有責怪,反而讓我覺得自己被包容了——被她,也被自己。
不過是一件小事,沒什麼的。
很多事,幽默以對就能化解;很多事,其實沒那麼嚴重。

這件小蠢事,沒有成為「我怎麼連這種小事都做不好」的導火線,反而變成我們母女之間日後回想還是充滿溫暖的小回憶。
從學習心理學以來,我真的感受到自己變了。情緒的掌控度、覺察的敏銳度、思維的判斷力都在進步。
我變得更能自洽,📌自洽是什麼?這篇文章告訴你:
https://elsajj.com/self-consistent/
雖然過程慢,有時前進、有時停滯。
但我知道:
先接納,才能真正改變。
你也常常為自己的「小錯」感到懊惱嗎?
歡迎留言跟我分享你的小故事,
讓我們一起在錯中成長,在愛中變得更溫柔。
預約免費晤談
📌自洽是什麼?這篇文章告訴你:
【自洽力】你和自己,相處得融洽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