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一篇關於育兒的懺悔文。
當父母不小心犯了剝奪孩子自主權的錯
早上去兒童主日學,看到艾娃把有點重的養貓小百科放進包包裡。
那本書是我當初想養貓時買回來研究的,貓也養了十幾年,在整理書櫃時,這本書本來要捐到圖書館。
結果艾娃好喜歡,又把它撿回來,喜孜孜的整天看,晚上睡覺帶進房間,白天又帶到學校給同學欣賞。
今早一看到這本書又被塞進艾娃的包包中,因為下午要出遊,第一反應是東西未免也太多,我直接把書從她包包抽出來放回桌上:「幹嘛又帶這本,揹一堆東西妳也不會看啊!」
艾娃沉默倒也沒說什麼,就在大家打開大門準備出去的前後10秒內,我突然意識到:
我這樣不對。
或許她不是要自己看,而是想帶去教會給其他小朋友看。
於是千鈞一髮我問娃:
「妳為什麼會想帶這本?」
娃輕聲說:「因為我想帶去教會,和其他人分享。」
(還抹了抹眼睛,因為她背對我,我不確定她是不是有哭)
好吧。
我又靜靜的把書放回去她包包裡。
(後來娃爸告訴我,他看到她當下偷偷抹掉眼淚。)

父母最易犯:「為了你好」替孩子決定
人的慣性很直接,無時無刻反應在行為舉止上。
因為自己出門也很常在包包放一本書,但常是沒時間看,徒增重量與負擔。
但那是我,不是艾娃。
我不應該在第一時間看到同樣狀況,就假設艾娃會跟我一樣,以為自己「為她好」,想減輕她包包重量,就擅自替她做了決定。
她只是想和別人分享自己喜歡的事物。揹也是她自己在揹,她願意,我是在瞎攪和什麼勁?
事後深切反省自己,於是特地寫下來,好提醒自己在育兒路上,少點自以為是,多點體貼孩子的心。
尤其對方,又不是那種會替自己辯解的孩子時,更要注意維護他們的權益和可愛的善意,免得一個不小心,就被家長雖無心,但便宜行事的態度給扼殺了。
育兒過程,難免勾起自己的童年
這讓我想起一件很小的事:
小時候,母親帶我外食,經常是在問我要吃什麼之後,緊接著「建議」我:那我就點A,你就點B,這樣我們就都吃得到,好嗎?
在我還沒反應過來之下,她就迅雷不及掩耳的點好了。
然後,東西來了,如果我面前擺的是自己喜歡的A,她也喜歡吃的話,就會不由分說直接夾走我碗裡的食物,然後告訴我:你也可以吃我的阿。
看著我喜歡的食物問都不問的被夾走,然後再看我根本不喜歡的食物B,我常常很困惑:如果妳那麼喜歡吃A,為什麼不自己叫一盤呢?
我又不喜歡B,為什麼你要一副對大家都很公平的說:妳也可以吃呢?
說兩樣都可以吃得到,是誰都可以吃得到呢?
如果並不是真正想知道我的意見,一開始又何必問我?問了,又根本不等我回答呢?
記得我抗議過一次,結果:
「錢是我出的,叫給妳的都是我的,為什麼我不能吃,妳就這麼小氣?!」
從此我就明白,在母親心中,我是不配有自己意見的。
因為,她給我的一切,都是她的。我沒有任何權利。
我大學一離家,曾住過的房間、買的所有書,後來都是母親全權決定如何處理、房間要給誰、要怎麼改建,從頭到尾,我連被知會都沒有。
因為:
「這是我的房子,我的,妳搞清楚。妳房間所有東西也是我出的學費,我處理為什麼還要問妳的意見?當父母什麼時候需要這麼”卑微”?」
卑微?
包含我一結婚,母親就立馬叫我還「她家裡」鑰匙。
一天都不多等。
比我曾經的房東,還要嚴格。
她曾說:「妳出去就像不見,把家當旅館是嗎?」
但我覺得,母親您更像旅館經理呀,時間一到就得退房,時間都是您說了算。晚還鑰匙一分鐘,感覺就要被追加費用了。
我沒有表達任何意見,因為我知道,多說無益。
她講得有錯嗎?好像理論上也沒有。跟她爭論,恐怕被羞辱得更厲害。
聽到別人分享回娘家,自己的房間父母都替他們數年保持原樣,不讓別人碰,還跟她們說:這裡永遠是妳家,在外面受委屈了,隨時回家!
我覺得好心酸。
替我自己。
如果母親沒有錯,那我覺得不舒服、覺得心酸、覺得冰冷,
該怎麼消化這些情緒呢?
可能是我的錯吧。
父母的自以為,父母的有心無意,常不經意剝奪孩子的自主權而不自知。
常常,以為無傷大雅的舉動,
以為理所當然的態度,
以為「哪有那麼嚴重」的不尊重人的小行為,
因為一時看不出來,
因為孩子也不知道該如何表達不舒服,
於是,漸漸的
孩子覺得自己的意見不值得被尊重,
孩子覺得好像無法決定自己喜歡什麼、想要什麼,
孩子覺得自己就是父母心願的延伸、父母的附屬品,
孩子覺得好像大欺小、強凌弱是可以被允許的行為。
我的生命是父母賦予的,所以父母可以替我決定我該要什麼、該怎麼想,我的人生該是什麼樣的;
我的工作是上司給予的,所以上司叫我做什麼我就得做什麼,就算他罵我像在罵兒子都是為了讓我成長;
誰叫人是他們養的?
誰叫錢是他們出的?
這樣真的對嗎?
原生家庭是人格養成、自尊培育最重要的地方。
常在諮詢中聽到的對工作、對人生的迷惘,和人(尤其上司)相處上的出狀況,如果一再重複發生,要追根究底的話,恐怕,和原生家庭都脫不了關係。
父母,我說正常的父母 (沒辦法,做心理相關工作的人,實在聽過太多不正常的父母了),都希望孩子能當個堂堂正正的好人。
那請你,在育兒的路上,先把孩子好好當個人看待,好嗎?
如果時常這樣任隨已意的剝奪孩子自主權,你不但可能剝奪掉他自我的完整性、和別人相處的邊界感,更有可能,一點一滴的剝奪掉了,他對你的愛意和敬意。
關於育兒,你可能還想知道:
《黑暗榮耀》告訴我的事:不要再高喊愛與寬恕了,有些人的惡意根本不是愛能感化的
🌷「艾莎」為您「解」開心「結」 想要解開職場千千結,你需要深諳各種江湖套路,又受過專業心理諮商訓練的艾莎解結。 ~願人人都有選擇人生的自由~ 💝粉專追蹤:艾莎解結-跨界生涯/職涯顧問 💝合作洽詢:elsajj.tobefree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