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莎解結

多元興趣者的自我追尋

多元興趣者的自我追尋之路

當職涯諮詢師遇上專業領域個案

那天職涯諮詢遇到一個比較特別的個案:現任住院醫師。

來諮詢的理由是想知道如何選次專科。

醫生各科實習完之後,需要選定一個自己長久鑽研的專業科目,例如內科是要選小兒科、婦產科,還是一般內科、神經內科、肝膽腸胃科…等等。

也遇過好幾個警大生,日後當警察/警官的,法律系、護理系這類專業職業。

那次因為醫師的職涯發展已經很確定,不需要再做自我探索,幫對方釐清工作價值觀、選擇困難的理由後,就聊起現今醫療的情況,以及醫界的工作規則,也大概了解一下到底實習醫師、住院醫師、總醫師、主治醫師這些位階到底怎麼區分?很有意思。

我的背景是業務、行銷、客服、心理學和人資相關,但常有些專業背景的個案找我諮詢,總很訝異為什麼我竟然能理解他們專業領域的東西?

例如法律系的、醫療背景的、工程師背景、警政司法的這些。

其實,答案也沒那麼了不起,理由很簡單,因為不少我親身嘗試過。

從工作找尋自我實現

人在成長過程中,「追尋自我」一直是每人有意無意中在進行的心理活動。

為了尋求認同、找到自己活著的價值,有些人從原生家庭探詢、有些人從婚姻、伴侶、親子身上,有些人透過朋友同儕、有些人從社會地位、名利權勢、有些人從宗教信仰,而我,在試過當中幾項後,選擇從工作來找自我實現。

20221027自我追尋
自我追尋是身而為人的基本條件 艾莎解結

一個會對心理、身心靈、哲學、宗教這類領域感興趣的人,不敢說絕對是受過什麼身心創傷,但,對於自我的追尋、靈性的思考、甚至存在的意義,一定是有著極高的求解欲。

老實說,在人際關係上尋求被理解或自己的價值,結果都不太可測。因為人與人是互相影響的動態歷程,且隨時會變。且我相信人與人之間,不要說隨機遇上的親友、職場人際,就連親生父母,也很看價值觀、緣分和磁場。

有些人,你再怎麼努力、用力,也得不到他們的認同;有些人,你不費吹灰之力,就能得到他們滿滿的愛,

為什麼?

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本就沒有邏輯可言。

建築在他人身上的自我認同,就像在沙灘上蓋海砂屋。經不起風吹、也承受不了雨打。

(是誰說我樂觀?我明明很悲觀。)

自我認同別建築在人身上,建築在工作上

而工作,或者知識的追求,像讀書、考試、學習那些,是少數我覺得只要靠自身努力,就可以得到一定成果的事物。

一個人可能沒有伴侶、沒有小孩、甚至沒有父母。但,絕大多數人需要工作。

而工作不僅給你帶來溫飽,運氣夠好的話,可以從工作中了解自己的優勢與成就感來源,也能在工作中遇到志同道合的夥伴、找到奮鬥的目標,甚至,連自己的性格也能在工作當中被形塑、優化,成就自我實現。

所以我認為,對工作懷有夢想的人,是幸福的。

至少,那表示,你對生活有盼望、對自己有期待。

動力,初衷這種東西,才是我覺得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,最不容易永續的事情。

所以,在出社會後的那十年,表面是從事業務行銷工作,但為了給自己找到存在的意義,我做了非常多的嘗試。

20221027多重潛能
多元興趣者無法只做一件事 艾莎解結

後來轉職,我準備的就是臨床心理所的科目,臨心在很多大專院校隸屬醫學院。所以精神疾病的診斷、藥物的機制和治療、大腦神經生理系統這些,也是花了幾年在念的。雖說小時候是文科生,數學奇爛,但生物一向讀得不錯。進了研所,聽到有教大腦神經科學的教授,會帶學生去成大醫院看大體解剖,還興奮地選擇了該老師的課。(對啦我就是個超級重口味的人)

雖說,後來明明考上了,卻忽然膽怯起來,覺得自己還不夠強壯的心靈應該沒辦法拯救同樣心裏受傷的人,於是選了認知實驗心理學,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。

此外,因為好奇,我也接觸過和心理、司法相關的公職考試。所以,我讀過法律,是的,認真的那種讀。背過民法、刑法,什麼家事事件法,還學過怎麼判斷案列、寫過申論,還有犯罪學、監獄法那些。反正就是警政司法類的東西。

至於工程師資訊相關,是因為工作上實際接觸過。我也曾在文章分享過,工作期間,還曾跑到人家軟體部門教寫程式的教育訓練課程去旁聽,就只是因為當時跟這幫外星人溝通實在很困難,想知道他們腦袋裡的邏輯都是些什麼,而已。

另外就是一大堆找我諮詢的個案都是工程師,從他們口中,我也逐漸清楚軟體、硬體、韌體、設備工程師、製程工程師等大概都在做些什麼。

當然,就算是像我這種多元興趣者,對各事物充滿好奇、又親身run過不少專業領域的奇葩,也不可能所有職務都理解。

但這也有解,在人資領域當中,針對每種企業的職務,都會有職能的定義和設計,由於在人資顧問業浸淫,相關課程聽了不少,重點是實際接觸各產業企業,訓練到我現在就算不懂該職務,只要查看應徵工作條件、產業別、企業規模等,大概就能抓出該職務應具備的核心技能或加分技能項大概是什麼,至於人格特質和價值觀的需求,就要以職業、產業或公司規模加以綜合判斷。

整個過程很像辦案推理,不過,透過和個案相互印證後,結論通常不會差太多。


接受多元興趣的本質

最初在職業海中漂流的時候,也曾經不喜歡自己的多元興趣特質,很羨慕像周深一樣,能夠只喜歡一件事,專注地在那件事發展就好的人。

多元興趣者,好像什麼都能做,但我們就是無法只愛一件事,我們也很難決定,到底要選哪一條路。

但我後來發現:如果不想浪費所有嘗試過的人生旅程,我就是要在比別人短的時間內,迅速地學會那件事,打磨得很光亮。還有更重要的,在每一個你接觸過的知識、經驗上,找到本質上的共通性,把它們串接起來,成為自己獨特的思維模式。那麼,你就擁有與眾不同的工作思維、或人生哲學,不僅多元有彈性,還能迅速找到各領域的共同語言。就像《操盤快思X投資慢想》描述的一樣。

而這些,用在我現在職涯諮詢師/生涯教練/寫作者的身分,簡直是完美的合適。

而每個蛻變後被認同的自己,都是在現實的路上,被狠狠輾壓過的痕跡。

凡事,都有一體的兩面。

接受自己的本質,開創正向的可能性,還有,不要侷限了自己對工作的想像力,你會發現,這個世界,真的沒那麼蒼白、單一,只能被征服,只能躺平。

🌷「艾莎」為您「解」開心「結」 
想要解開職場千千結,你需要深諳各種江湖套路,又受過專業心理諮商訓練的艾莎解結。 
~願人人都有選擇人生的自由~

💝粉專追蹤:艾莎解結-跨界生涯/職涯顧問  
💝合作洽詢:elsajj.tobefree@gmail.com

已有 14 人瀏覽過此篇文章, 今天 1 人瀏覽
艾莎解結

艾莎解結

想要解開職場千千結,你需要深諳各種江湖套路,又受過專業心理諮商訓練的艾莎解結。

To be free group-TBFG

💝粉專追蹤:艾莎解結-跨界生涯 X 職涯顧問https://reurl.cc/5GglRG
💝合作洽詢:elsajj.tobefree@gmail.com
💝預約諮詢:https://lin.ee/ZWmGdNN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相關文章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