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莎解結

書不是愈多愈好

【閱讀心得】閱讀不是愈多愈好?看古典的《躍遷》學習如何學習-提高認知效率的3種方式

你滿意自己獲取知識的成果嗎?

有知識焦慮,熱愛學習的人,我看是不少。

但對自己學習效能的滿意度,卻好像不是那麼高。

為什麼看很多書,聽很多線上課程,好像懂了許多道理,但知識拼圖總是東一塊西一塊,無法很好的應用於生活或工作中呢?

學習貪多嚼不爛?認知效率才是重點

書不是愈多愈好
閱讀並非愈多愈好

繼我心目中的知識大神劉潤後,最近一位讓我讀了眼前一亮,想要為他寫心得的,是古典的《躍遷》。

古典認為,學習量不是重點,重點是認知效率

而提高認知效率的核心方式有三種:

1. 找到知識源頭-避免吸收太多「嚼過的口香糖」資訊:

現在人人都很重視「解決問題能力」,但其實,「資訊判斷能力」也很重要。

作者提出資訊分為四手:

  • 第一手-知識的源頭:主要指的是研究者、當事人發表的期刊論文。
  • 第二手-忠實轉述的一手資訊:主要指原作者、研究者的書和演講。
  • 第三手-為傳播而簡化或極端化觀點的陳述:古典舉例《異類》作者格拉德威爾的「一萬小時定律」,認為格拉德威爾斷章取義了刻意練習的部分,包裝成了任何人只要透過一萬小時的練習,人人都可成為專家。關於一萬小時定律,我沒讀過只是聽過,很難下定論。不過這意思是告訴我們,擷取片段的資訊極端化成絕對的結果非常危險。因為影響成功的變數有很多,花很多時間練習只是其中一項因素。
  • 第四手-充滿個人經驗的情緒化表達:就是大家在臉書、部落格、公眾號看到的網紅和勵志作者這類。(怎麼覺得在打臉自己的邊緣遊走) 難怪有時候滑多了臉書,會覺得很多文章寫的都差不多。

我倒覺得,沒有說第幾手一定好或壞,要看個人閱讀的目的而定。而我比較希望貼近知識的源頭,因為源頭是最精確不含雜質的,有理論研究依據,是原作者的精華。愈往後,就愈參雜轉載、翻譯、誤用、個人意見與觀點,導致大量失真。
都說每個人都是獨特的,生命經驗很難複製與套用。接觸太多第四手雜質含量高、個人經驗多的資訊,當然很難對個人產生真正的幫助。充其量,那不叫知識,只是個人經驗,或簡稱雞湯

分享個人選書的方式:畢竟不是人人都有那麼多時間精力找期刊論文來看,而如果要找書,你希望找到含金量高一點的,或者更貼近知識的源頭。我通常都先看作者背景,選書儘量找作者就是理論的原創者,我偏好找作者本身就是該領域學者或業界扛霸子。例如《原子習慣》、《恆毅力》,《非暴力溝通-愛的語言》等;要不就是整合知識、資訊厲害到不行,還能創造出自己一番道理的作者:成甲、劉潤、古典等人。

2. 極其功利的讀書:

書讀不在多,有效率則靈。我常聽到諮詢個案說要學英文,問對方理由,他說:「反正學語言沒有壞處,總會用到」。結果就是一直都沒用到的時候;一個行政助理,跟風學彼得∙杜拉克的管理學,重點是問對方是否有心想朝管理職邁進,人家也沒有。
不是說想多學一點不對,問題是人的時間精力記憶力有限,如果你學的新知無法解決當下的問題、學了沒有地方用、難度也不適中的話,那所花的時間、精力、金錢的意義在哪?為什麼不能針對自己現在、或不遠的未來所需的事物,集中火力的學習呢?

3. 萃取知識晶體:

  1. 這裡指的是,要把學習的知識結構化、系統化,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。例如石墨和鑽石都是碳組成的。但因為鑽石的碳原子形成非常穩定的六面體晶體結構,所以非常堅硬,強度大不易磨損,成為有價值的礦石;而碳,沒有經過淬煉,永遠就只是碳。
知識有用無用
知識最重要是為己所用

古典也給我很多關於閱讀的提醒:要更細膩的分辨資訊的種類、讀書不要從第一頁開始看、要根據目的閱讀,為了獲得系統性知識的閱讀方式,和娛樂性的閱讀方式,有很大差異,而最好是都有,讓腦子在切換中得以休息。

或許我們最該做的,不是學習,而是學習如何學習。

您或許還想知道:

🌷「艾莎」為您「解」開心「結」 
想要解開職場千千結,你需要深諳各種江湖套路,又受過專業心理諮商訓練的艾莎解結。 
~願人人都有選擇人生的自由~

💝粉專追蹤:艾莎解結-跨界生涯/職涯顧問  
💝合作洽詢:elsajj.tobefree@gmail.com

已有 41 人瀏覽過此篇文章, 今天 1 人瀏覽
艾莎解結

艾莎解結

想要解開職場千千結,你需要深諳各種江湖套路,又受過專業心理諮商訓練的艾莎解結。

To be free group-TBFG

💝粉專追蹤:艾莎解結-跨界生涯 X 職涯顧問https://reurl.cc/5GglRG
💝合作洽詢:elsajj.tobefree@gmail.com
💝預約諮詢:https://lin.ee/ZWmGdNN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相關文章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