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在中年職涯發展成數位游牧工作者,不是Z世代的專利
常聽到不少年輕朋友,甚至 中年轉職工作者,對於數位遊牧 這樣的工作型態有嚮往。
今晨剛好看到這篇文章。
匈牙利商資深技術客服 Han 專訪|住屏東老家,領國外薪水!我如何遠端工作,同時實現自己的繪畫夢?
我覺得,無論任何年齡、任何人生階段,職涯選擇沒有對錯,有想要的方向,都可以務實的評估看看。
只是,在詢問對方對數位遊牧工作的了解時,常發現對方並不清楚,只有憑藉片段的、篩選過的資訊產生嚮往。
對工作本質的不了解、片面思考、有的還加上懶惰-「可是,不是說不要想太多嗎」這幾項,才是真正讓轉職變得風險過高的主要因素。
數位遊牧和遠端工作、自由工作型態密不可分,須從5點考慮:
所以,評估時,我建議大家可以先拋棄傳統的「可是我都結婚有小孩了」、
「可是我出社會沒多久」、
「可是我都幾歲了」、
「家人不贊成,說不穩定」、
「別人會怎麼看我」這些社會期待,從比較客觀的角度來評估自己,和這份數位遊牧工作的關係:
1. 你是否具備適合遠距、能獨立完成的工作技能:
我覺得這跟年齡無關,跟你對自己的企圖心比較有關。理由是有些人10年做同樣的事,不思上進與改變,有經驗沒有成長;有些人有企圖心又願意花心力,花3年甚至更短時間就成為專家。
想要自由工作,你得要有拿得出手的技能。
如果問題在:那我要學什麼技能?
這問題表示,你連「了解自己」這道門都還沒跨過,離數位遊牧不能說遠,只能說連車尾燈射出來的光線都看不到。
2.語言能力:
數位遊牧很大機會需要與不同國家的夥伴合作交流,別問我不能跟只用中文的人交流嗎?
問題就是華人企業對數位遊牧的接受度仍不算普及,國外才有更多市場。
都說想隨時帶著一台筆電,全世界咖啡廳都是我的工作台了,連用英文溝通都有困難的話,怎麼開始呢?
3. 人際溝通、協調合作力:
不要以為自由工作、數位遊牧不是一人自由自在嗎?恰恰相反,因為你的老闆或合作夥伴不在你身邊盯你,你合作對象可能還跨國跨文化,如果團隊合作力、溝通能力不佳,事情往往很難順利進展。
4. 自律、自主性:
這應該不用我多說了。這算是人格特質的一部分。
除了自己能管住時間安排外,關於「自主性」,我想多一點補充:
在職場上,會發現有些人喜歡有既定框架或可控流程做事,不喜歡常常改變;而有些人比較不喜歡按規章辦事,比較願意挑戰新做法、或追求自己的步調想法完成,後者是自主性較高的人。
5. 風險、資源評估:
你能承受的風險限度在哪裡?一旦發生可以接受嗎?你又給自己多少時間或資本來測試自己是否適合數位遊牧?有沒有人支持你?你和家庭家人的時間安排是否可互相協助?
像文中作者,也不是一畢業就想著「我要成為數位遊牧者」,而是在組織內累積多年經驗,這些經驗和自己的人格特質、能力交織起來,恰成為稱職的數位遊牧工作者。
數位游牧工作與其說是夢想志趣,不如說是水到渠成
數位遊牧,還有分受僱與自僱。作者看來是受僱者。無論是哪一種,所需具備的條件都類似。
順帶一提,我所認識的,無論是成為職涯諮詢師、講師、自僱者、數位遊牧者,很少是自己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幹這件事,更多是人生碰到的境遇,讓他一步步走向這裡。
所以就算你現在就有這打算,但擔心還不足,也不必抗拒先進入組織,可以在工作中觀察,除了強化自己的能力、也可以培養自己更多的職場sense、了解產業動態、運用公司資源、讓自己有舞台發揮。
要知道,無論做什麼工作,對職場規則、人情世故的敏銳度還是重要,因為你之後的客戶還是這些人。
而這些資源,當你獨立工作就沒那麼容易隨手可得了。
**相關主題文章還可以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