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希望能夠控制負面情緒,讓自己內心平靜嗎?
某位作家說:「這世界很煩,但你要很可愛」,我只想說,我才不在乎可不可愛。這世界很亂,我只想要內在平靜不受干擾。
負面情緒不是來得快去得也快?
其實,不管是最近持續延燒的MeToo議題、或者選舉、或者幼兒園教師不當餵藥事件,所有的事情都有一個共通點:激起我們內心強烈的負面情緒。事情愈負面、情緒愈強烈,演變到走在路上一旦沒有被讓路或塞車、被叭一下,都特別容易生氣,被老闆念、被同事卸責塞工作、被客戶刁難…,所有的一切都讓人火冒三丈。你會不會覺得很煩很累很厭世,只希望自己不要再那麼不開心了?
我印象很深刻,最近去講求職面試的課程。在場都是有工作經驗、目前處於被迫或各種原因離開職場的中年朋友們。大家在分組討論的時候,因為皆是舉自己親身經歷的例子,結果發現討論到後來,後面好幾組最大的問題都是在職場上和老闆處得很不愉快、或者被很情緒化、動不動就對人大吼大叫的主管搞得晚上都睡不好、或者被工作霸凌等等。
在分享時,縱然事過境遷,我還是能感受到分享的朋友愈講呼吸愈急促、愈來愈激動,我只能先徵求現場觀眾同意,先暫緩自己的簡報進度,為在場深受其苦的朋友解答問題。
事還沒完,結束後,我被三位朋友圍住,有位在講到離職理由被刁難時,還哭了出來。
心理學家說「情緒」,就是不穩定、容易被特定情境激發、又容易消失的反應,換句話說,就是來得快去得也快。
但你有沒有發現,那些被性騷的人,事情過了10年以上,再說出來仍然心有餘悸;在職場被老闆霸凌的人,就算已經離職了,說出來還是情緒激動,會哭會憤怒,這又是為什麼呢?
不是說情緒來得快去得快嗎?
情緒來了到底該怎麼處理
我一直對「情緒到底該怎麼處理比較好」這件事,感到疑惑。
有人說你要講出來就會好很多,但我看過有些人不停講一些童年被錯待、或婚姻中被另一半虧待的歷史,講了幾十年也沒有看開、或變得比較正能量。每講一次彷彿再經歷一次,然後強迫身邊的人陪他擁抱負能量,沒完沒了的,變成一齣反覆播放的萬年爛劇,沒有人得到救贖。
還有到底人要不要學會辨識情緒?辨識了又怎樣?如果想法沒有改變,還不是一樣?
直到聽了心理學家陳永儀老師的課程,對於情緒、壓力這些事,才有了更進一步的思考。
專研情緒、壓力的心理學家陳永儀老師
我一直都非常喜歡陳永儀老師。不是因為她是哥倫比亞大學畢業、是在美國執業的臨床心理師、也不是因為她以一位華人女性在美國西點軍校工作,看似令人艷羨的人生勝利組。而是因為她性格相當有趣,從小其實很不會念書,到美國曾被退學,歷經波折才拿到心理學博士學位,當過急救員、調酒師、鎖匠、開過Uber(對你沒看錯),藍領白領的工作對她而言是一種人生體驗的不同,不是階級。
一板一眼的學者、或者世界只有一種色彩和價值觀的人,真的很無聊。
所以,這次看到永儀老師出課程,又剛好是我最在意的情緒議題。這種好機會怎能放過?我難得主動向合作過的天下雜誌說我要協助推廣。
課程內容很豐富,聽了讓人有醍醐灌頂的感覺。而我印象最深刻,能協助我解答情緒議題的一小部分心得,整理出來給大家參考:
為什麼人會有那麼多的情緒?
情緒是有功能的。看到威脅會逃走或戰鬥,看到毒蛇會恐懼,都是一種生存之道。而現在世界比以前更複雜,人生會遇到的問題也不再只是戰或逃那麼簡單。如果你對某些事件或議題情緒反應特別強烈,比如有人插隊、比如政府作為、比如MeToo、比如虐童事件,不妨問問自己:「為什麼我對這件事反應那麼大?」這都在反映自己深層的價值觀。情緒很容易被激發,代表這類議題對自身可能有重要意義。多關照,你會更了解自己。反之用來觀察他人,也是一樣的效果。
我們忍耐,是因為想要被認為高EQ?
有時候,人與人間發生不愉快的事,選擇隱忍不說、選擇吞下去,除了權勢不對等那些理由,我覺得還有一個是:我們不想當壞人,我們希望自己是情商高的好人。應該沒人從小立志自己要當個低EQ的人吧?但是,高EQ代表忍受嗎?代表不發脾氣不拒絕嗎?顯然不成立。那叫沒有界線、軟土深掘,不是高EQ。
永儀老師講了幾個為何要認識情緒的點,很有參考價值:
1. 辨識情緒,才不會錯認自己:
比如另一半誤會你,你們吵起來。這件事一方情緒有生氣、有錯愕、但更多的其實是傷心-沒想到對方竟然那麼不懂你。但如果沒有先辨識清楚自己情緒,馬上吵起來,其實你給對方的訊息,就只是生氣。
2. 情緒表達的適當性和程度:
這層面,其實談的是表達。如果一開始自己沒察覺,也就沒有適當性可言。對方對你也會理解錯誤,所以他只會覺得你「愛生氣」、「情緒化」,但這並不是你真正需要被看見的部分。程度指的是,當我們知道我們其實很傷心,我要不要表達?怎麼表達對方才會懂?
3. 解讀他人情緒:
這部分,講的是同理心。就舉一個最近因為表面講MeToo實則大放閃情侶關係,讓人惱怒得不要不要的那位網紅做例子。就我自己的解讀,我不覺得對方有什麼故意的惡意,但是,他顯然無法理解當一個人遇上MeToo事件時,很強烈的情緒狀態是怎樣的。所以,當一個人無法正確解讀他人情緒,並做適當的反應,你就會給人極度白目、或無情冷漠、或毫無同情心/同理心的負面感受。
4. 調控自己情緒:
每個人對同一件事的情緒強度不同。所以,同樣是被另一半誤解,可能我就覺得這是難免的,不開心歸不開心,講清楚就行了;但對某些”戀愛腦”較發達的人來說,可能覺得天要塌了:我們相處了這麼多年,我把青春都獻給了你,我們共同經歷那麼多風風雨雨,而你,竟然還不知道我最討厭吃的…就是芋頭。我們結婚紀念日,你給我買了三層的…芋泥蛋糕。(好吧這例子有點誇張了) 總之,當情緒來了,不必想「我這樣想是不是太over了?」你就是你自己,接受自己的情緒強度,用適合自己的方式來調節,不要在還沒解決A情緒之前,又多冒出了B-自責情緒。
其他還有很多值得提的,但礙於篇幅。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,就自己買來看吧。我講的是情緒的課程。永儀老師另外還有壓力調適的課程。
來囉來囉,優惠來了。有兩種方案可以選:
這課程對於情緒比較多、壓力比較大,想要好好認識它們,讓自己恢復掌握自己人生能力的人很有用。
如果你買了的話,無論選一還是二,這邊Elsa再加碼一項免費個人服務:
問題範圍:自己生涯職涯上一個想要和人傾訴的困擾。
服務方式:email 回覆或者講電話半小時。(使用服務前請出示購買證明)
🌷「艾莎」為您「解」開心「結」 想要解開職場千千結,你需要深諳各種江湖套路,又受過專業心理諮商訓練的艾莎解結。 ~願人人都有選擇人生的自由~ 💝粉專追蹤:艾莎解結-跨界生涯/職涯顧問 💝合作洽詢:elsajj.tobefree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