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大早上學,小艾娃對我生氣。
當孩子對媽媽生氣
小艾娃有件事讓我覺得困擾。
就是她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,都習慣放在心裡,不表達出來。我擔心她成為內耗型的人,總是累積情緒、自我消耗,但之前無論怎麼問,她就是悶聲大發財,讓我問了個寂寞。
早上因為綁頭髮,她頭動來動去綁歪了,我念了她幾句。
後來整理書包,發現她瞪了我一眼後,開始拿衛生紙抹眼淚。
???
我試著問她為什麼哭,但她就是哼哼唧唧的直接轉成嬰兒模式。後來出門後,我再試著問她:
「妳在生我的氣嗎?能不能告訴我為什麼?」
「不是應該我生氣嗎?怎麼變成妳生氣呀?」(試圖輕鬆)
她小女孩眼眶又紅了,眼淚成串滾出來。我只好拉她在路旁的椅子坐下,先讓她擦眼淚。眼看離上學打鐘時間愈來愈近,她指了指手錶。
算了,或許我不該這麼急。雖然只是想釐清孩子不開心的理由,早上也沒發生什麼大事。
但…艾娃現在或許真的不知道怎麼表達,我不應該強迫她,雖然覺得自己很溫和,但,那只是我覺得。加上又有時間壓力,還是等她放學後再說吧。
要不擅表達情緒的孩子開口真難
吃晚飯時間一派輕鬆,我們亂聊著學校發生的事,家裡貓咪的事。
總得醞釀一下。
「我還是想知道,妳早上為什麼哭耶?可以告訴我嗎?」
「嗯……」小艾娃臉上露出為難的表情。
「我 忘 記 了。」
才沒有,我看到她眼睛又有點濕濕的。
不行,我得想個辦法。
「就是阿,說說妳是聽到哪句話開始想哭的」。
先定義清楚問題,好方便她回答。
趁著幫她拿衛生紙的當下,我說:「那妳偷偷在我耳邊說好了,不要讓別人聽到。」 (家裡又沒別人)
眼看著她沾滿雞腿油的嘴緩緩向我貼近……
「阿妳嘴巴可以先擦一下嗎?油油的往我耳朵靠很恐怖耶!」
拿著衛生紙擦她嘴。
小艾娃咯咯咯笑了出來。
嘴巴湊到我耳邊說:
「就是阿,我在收書包的時候,妳指著眼鏡盒說:妳漏了這個,這個不用帶是不是?」
哦?我很意外,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樣,我以為是綁頭髮的事。
「那妳聽了這句話,覺得怎麼樣?」
「我覺得有點不開心,我收東西是一層一層的,眼鏡盒放在最外層,難道我不能照自己想的收嗎?」
「所以,妳覺得我認為妳忘記眼鏡盒,是誤會妳了,是不是?」
「嗯!對。」小艾娃用力點點頭。
「妳看,媽媽本來以為妳是因為別的事生氣。所以,如果沒有說的話,我們有可能誤會別人的意思,對不對?」
「對。」
「妳瞪了媽媽一眼,媽媽也會傷心。如果不知道真正的原因,就可能一次又一次做一樣的事,就算不是故意的,大家也會愈來愈不開心,對嗎?」
「嗯!」
「所以,妳覺得下次如果再碰到一樣的事,要怎麼做會比較好?」
「嗯?」小艾娃抬頭看向我。
「如果下次妳覺得有人誤會妳,就說出來讓對方知道,這樣別人才知道她誤會了妳,好不好?」
「嗯!」小艾娃想了想,點點頭。
呼~~~~
我覺得她這次進步好多。以前是無論怎麼軟硬兼施,她就是把頭埋進妳身上、埋進棉被中,嘴裡發出類似周杰倫雙截棍哼哼哈兮的抗議聲,但就是不說。
小孩真的在考驗父母的各種智慧 (是對付的招數吧)
或許當父母的覺得:我們又沒說什麼重話,但一句大人認為輕如鴻毛的話語,在孩子心中,可能沉重如五指山。
我們不知道那一句話到孩子的心中,會幻化成什麼模樣?
因為我們不是他們。
我們也不會了解孩子的感受。
願意瞭解孩子在想什麼,並做出調整,不強加自己的評斷,是最基本但很重要,也是不容易的功課。
關於育兒,或許你還想知道: